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劳动者。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以上规定,用人单位在裁员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不得裁减“老”、“弱”、“病”、“残”的员工。其中,“老”指的是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员工;“弱”指的是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员工;“病”指的是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员工;“残”指的是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应满足以下条件: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濒临破产,并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法定整顿期间是指企业为恢复清偿债务能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破产程序进行债务调整和企业整理的一种再建型破产制度。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可能会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如果企业遇到暂时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就可以恢复清偿能力,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并由法院宣布进入整顿期。整顿期限由被申请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并负责主持。如果整顿期限结束后,企业仍无法清偿债务,则由法院宣告企业破产。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意味着企业经营极为困难。
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并确需裁减人员。
裁员是指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因此某些与个别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不适用于裁员。由于裁员往往涉及较多员工,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员工被辞退后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劳动者需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包括个人和用人单位信息、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证据和证人信息等。同时,还需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和当事人身份证明。企业经济性裁员时,需提前与员工沟通并听取意见,提出裁减人员方案,遵守法律规定,不得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况。当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公负伤无法从事原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困难需裁减人员时,双方可解除劳动合同。赵女士的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属于自然终止,且用人单
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裁员后6个月内重新招聘时,需通知被裁员工,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订立较长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及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的人员。裁员需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同时,不得
经济性裁员中哪些劳动者不能被裁减以及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的劳动者类型。用人单位不得裁减的情形包括患职业病、工伤、医疗期内患病等,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也不能裁员。在裁员时,应优先留用订立较长期限劳动合同、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等劳动者。用人单位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