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管辖问题涉及到劳动者权利的实现程度,对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劳动争议的处理采用仲裁前置的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一方可以依法到法院起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对于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情形包括员工起诉、企业起诉和双方都起诉。
如果员工起诉,一般在劳动合同履行地起诉,以避免仲裁管辖地与法院管辖地不一致的情形。
如果企业起诉,可能会出现起诉地与仲裁地不一致的情形。
如果双方都起诉,应当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以便于劳动者的维权。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可能不一致,仲裁是由劳动者在合同履行地提出的,起诉是由企业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提出的。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没有在用人单位所在地进行仲裁,可否直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提出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第8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在法律上,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地可以与劳动争议诉讼的管辖地不一致,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没有明确指定起诉法院。裁决书可能规定“不服裁决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起诉”或“不服裁决的,向某某法院提起起诉”。如果裁决书已经指定了明确的管辖法院,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能到指定的法院起诉。其次,劳动者没有对仲裁裁决提起起诉。如果劳动者在合同履行地起诉,用人单位在单位所在地起诉,那么劳动争议诉讼应由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
目前我国现行法规对于劳动争议管辖的规定未体现对劳动者权益的特别保护,增加了劳动者的维权成本,不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需要不断完善我国劳动争议管辖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案件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期限、仲裁申请主体不适格的处理、重新裁决、增加诉讼请求的处理、管辖以及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时的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劳动争议包括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形成劳动关系后的纠纷等。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是指确定劳动争议案件由哪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的制度。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争议仲裁实行特殊地域管辖,不允许当
劳动仲裁中的管辖权异议问题。申请人提出了将案件移送至特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的请求,基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管辖原则,并引用了相关法律规定。文中解释了劳动仲裁及管辖权异议的概念,并阐述了仲裁委的管辖范围、提出异议的期限及审查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