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争议纠纷中,劳动关系是解决纠纷的基础。如果没有劳动关系,劳动者将无法提出有关劳动报酬、加班工资、工伤待遇等问题的劳动纠纷诉讼。因此,劳动者不可忽视劳动关系的存在。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5月25日颁布的《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具体列出了确认劳动关系的方法。
根据第一条,如果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以下情形,劳动关系将成立:
根据第二条,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可以参考以下凭证进行确认:
在上述凭证中,有关工资支付、招用记录和考勤记录的证明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通知详细规范了不同种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劳动人事争议
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调解程序包括听取双方陈述、疏导和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如未履行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若调解无果,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一名劳动者因公司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包括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未支付足额工资及工伤待遇等行为,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故事。劳动者因工伤导致伤残,公司在其工伤期间未按法律规定支付工资,违反了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一般调解程序,包括当事人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受理并进行调查核实、召开调解会议听取双方陈述并进行调解以及达成调解协议等步骤。调解委员会应在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调解,确保调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