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如何设立
时间:2023-09-14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及其职责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设立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指的是用人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包括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其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一旦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必须履行该协议。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及时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建立和谐、良好的劳动关系。虽然用人单位没有义务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但这一机构的设立对于解决劳动争议问题非常重要。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应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推举的职工代表、厂长或经理指定的企业代表、企业工会指定的企业工会代表三方组成。因此,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一个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的、由工会代表主持的群众性组织,负责调解该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争议。其主要职责包括及时依法调解该用人单位内发生的劳动争议、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劳动者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及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自愿原则。即调解劳动争议必须遵循当事人双方的自愿原则。自愿是调解的前提,如果任何一方不愿意调解,调解就无法进行。自愿原则包括申请调解必须双方自愿、调解协议的达成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协议的履行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因此,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调解过程中必须遵守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不得强迫任何一方。2.依法调解的原则。即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调解。依法调解要求对劳动争议的是非和责任进行合法判断,调解劳动争议的程序必须合法,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也必须合法,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3.平等协商的原则。即调解劳动争议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说服,促使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委员会不能代替双方拟出调解协议,而必须进行平等的、民主的协商,使双方当事人自愿地达成合作的调解协议,并确保调解协议得到自觉履行,从而真正解决劳动争议问题。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法律效力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在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三十日内进行调解。如果在此期间当事人拒绝调解或未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宣布调解不成,并告知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然而,如果劳动争议双方在此期间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解决争议的协议,那么调解的效力问题就产生了。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因此,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下当事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两方面的法律效力:首先,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当事人不应擅自变更或解除,而应自觉、主动地遵守、履行。其次,调解协议是由群众性调解机构主持下进行的,因此达成的协议应由当事人自觉履行,而不能强制执行。简而言之,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但当事人有义务自觉履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纠纷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劳动纠纷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调解仲裁机构进行调解。调解机构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调解员应当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并且年满十八周岁。通过这些法律规定,促进劳动纠纷
-
我市一家企业成功调解涉外劳动争议案件
我市一家企业成功调解涉外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该企业面对涉及外籍员工的劳动争议,积极采取调解措施,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实现了双方的和解。这一案例展示了企业处理涉外劳动争议的智慧和能力,对于解决跨国企业劳动纠纷具有借鉴意义。
-
女职工怀孕后又发生流产,劳动合同到期该如何处理?
女职工怀孕后发生流产,劳动合同到期时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曹小姐与公司签订了顺延协议书,但她在合同到期前流产。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双方协商一致,劳动合同期限顺延至8月31日终
-
近年来,劳动争议不断上升,需要加强调解立法支持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的现象,栖霞区人民法院分析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原因和特点,指出亟需调解立法支持。劳动争议涉及企业类型广泛,案件审理难度大,判决难执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出现滑坡趋势,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需要
-
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
-
劳动争议管辖权的确定
-
如何申请工伤赔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