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如果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将受理该申请。受理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向被申请人送达仲裁申请书副本。
申请:申诉人应在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申请。申诉人需填写仲裁委员会提供的《申诉书》两份,附上劳动合同、身份证复印件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如果申诉人是用人单位,还需提供营业执照的有效影印件。提交的材料应为复印件,但必须与原件进行核对。
受理:自申诉人提交符合填写要求的申诉书之日起7日内,仲裁委员会将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在决定作出之日起7日内通知申诉人。
委托:申诉人可以委托最多两名律师或其他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如果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该委托书需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并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举证:劳动争议案件一般由申诉人提供证据。但如果是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则由用人单位负责提供证据。
审理:双方当事人应按仲裁庭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庭审活动。如果申诉人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将按撤诉处理;如果被诉人无正当理由未到庭,仲裁庭可进行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裁决。
调解:仲裁员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先行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仲裁庭将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该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裁决: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结案: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庭应在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如果案情较为复杂,经批准最多可延长30天。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我国劳动纠纷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调解仲裁机构进行调解。调解机构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调解员应当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并且年满十八周岁。通过这些法律规定,促进劳动纠纷
工伤赔偿纠纷的调解程序以及工伤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赔偿标准。调解程序包括开始阶段、进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强调调解必须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仲裁委员会不能强行调解。对于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需要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并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
劳动争议的受理问题。劳动争议的受理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及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范围相关,即使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形式缺陷,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仍应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包括劳动行政、工会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代表,负责调解或裁决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自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