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不上班的情况下,可以被视为旷工。申请劳动仲裁与单位要求职工上班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单位要求职工上班时,职工应当按照要求前往单位上班,除非存在正当理由,不能以双方之间发生劳动争议为理由拒绝上班。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原则,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如正常提供劳动,则用人单位应合法支付工资。支付工资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劳动关系处于存续期间,即劳动关系尚未终止或解除;第二个是劳动者正常提供劳动。若劳动者未提供正常劳动,如请事假、病假或旷工,将无法获得工资,甚至可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处罚。
因此,若在劳动争议仲裁期间,劳动者正常上班(即劳动关系存续且有正常上班),则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工资。若劳动者未上班且未请有薪假,或已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工资可获得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
然而,若员工因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提起“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仲裁或诉讼请求,并最终获得支持,企业应按照员工正常上班的情况支付劳动争议期间的工资。例如,若怀孕员工被违法辞退,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并获得支持,则需要支付仲裁期间的工资。若员工未提起此类请求,仅要求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或赔偿,则无法要求支付仲裁期间的工资。
总而言之,若是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员工可以选择两种仲裁或诉讼请求:一是要求企业撤销违法解除决定,恢复劳动关系,并支付仲裁期间的正常上班工资;二是选择不要求恢复劳动关系,要求企业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或赔偿。两种选择只能二选一,最终以仲裁或法院判决为准。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途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解决,如仲裁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对于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维权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在用人单位延迟支付经济补偿金超过一个月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定义、条件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应得的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