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劳动者受伤后经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为其提供工伤保险待遇并进行工伤赔偿。只有在用人单位不排除或存在其他争议情况时,才需要进行仲裁或诉讼程序。然而,仲裁并不是获得工伤赔偿的必要途径。
2014年3月,钟星公司承建了扬州雅居乐花园项目消防工程,并将部分工程分包给曹某。2015年7月,曹某将消防工程中的挡烟垂壁制作安装木工活部分分配给庄某,庄某召集瞿某等人进行施工。然而,当年7月10日,现场智能化工程施工人员不慎将瞿某使用的扶梯撞倒,导致瞿某摔落并受伤。
根据《江苏省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第十条规定,如果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其他组织或自然人,劳动者起诉请求确认与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也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表示,实际施工人与其招用的劳动者之间应认定为雇佣关系,但实际施工人的前一手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人、分包人或转包人与劳动者之间既不存在雇佣关系,也不存在劳动关系。根据上述规定,本案中瞿某与钟星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无需经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施工单位有义务为其所使用的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即使施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也不能减免施工单位缴纳工伤保险的责任。因此,在本案中,瞿某作为钟星公司所使用的农民工,可以向钟星公司主张工伤保险赔偿责任。
根据一审判决,瞿某所受伤害可按工伤保险待遇损失由赔偿义务人直接予以赔偿,无需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因此,判决钟星公司、曹某连带承担工伤保险赔偿责任。
中国劳动仲裁中当事人的请求权及劳动仲裁与一般仲裁的区别。当事人有权申请一裁终局的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包括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仲裁裁决在一定条件下具备法律效力。劳动仲裁与一般仲裁在申请程序、机构设置和裁决效力等方面存在区别。法律规定仲裁程序以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劳动管理部门对工伤争议相关问题的答复,包括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第三人通知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工伤保险待遇问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的责任划分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争议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包括代理工伤保险赔付行政诉讼条件、代理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