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仲裁 > 劳动仲裁费用多少钱

劳动仲裁费用多少钱

时间:2024-08-05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513

劳动争议仲裁费用的缴纳

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需要向劳动仲裁机构缴纳仲裁费。仲裁费包括受理费和处理费。

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收费标准

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的人数,受理费收费标准如下:

  1. 3人以下的案件,每件收取20元;
  2. 4至9人的案件,每件收取30元;
  3. 1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每件收取50元。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费收费标准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如下:

  1. 对于没有争议金额的案件,每件收取300元。
  2. 对于有争议金额的案件,按照以下标准累加收费:
    1. 争议金额在1万元以内(含1万元)的案件,每件收取500元;
    2. 争议金额超过1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的部分,按照3%收费;
    3. 争议金额超过5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部分,按照2%收费;
    4. 争议金额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1%收费。

劳动争议案件的争议金额以申诉人请求的数额为准。如果请求的数额与实际争议金额不一致,以实际争议金额为准。

仲裁费用的缴纳和特殊情况下的费用负担

申请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在收到仲裁委员会的受理通知后五日内需要预交案件受理费。如果超过期限不交费,将按照撤诉处理。

案件处理费需要在当事人双方收到仲裁委员会通知后五日内预付。预付金额根据第四条规定的标准由受理案件的仲裁委员会根据案情来确定。

在特殊情况下,申请劳动仲裁的当事人除了交纳仲裁处理费和受理费外,还需要承担以下费用:

  1. 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因自行收集、提供证据困难,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异地调查取证申请时发生的办案人员差旅费用;
  2. 当事人依法申请复制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仲裁文书的实际费用;
  3. 当事人申请第三方进行鉴定、勘验、翻译、公告的费用;
  4. 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出庭的交通费、食宿费和误工补贴等费用。

上述费用中,食宿费和误工补贴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交通费按实际支付的金额收取,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预付。

仲裁费用的分摊

如果经仲裁委员会裁决的案件,一方败诉,一方胜诉,仲裁费由败诉的一方承担。如果当事人部分败诉,部分胜诉,仲裁费由仲裁委员会决定双方各自承担的数额。

如果案件经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仲裁费的分摊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撤诉的案件,仲裁费由申诉人承担,但收取的费用减半。

减、缓、免交仲裁费的情况

如果职工当事人交纳仲裁费确有困难,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向受案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减、缓、免交仲裁费:

  1. 追索工伤医疗待遇,没有固定收入的伤病残人员;
  2. 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员;
  3. 已经按规定接受法律援助的人员;
  4. 劳动仲裁机构认为其他确有困难的人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 民诉法规定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规定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包括未订立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出范围、仲裁程序违规、证据伪造或隐瞒、仲裁员有违法行为以及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仲裁费用的承担问题,包括败诉方承担原则、和解协议中的分担以及预付仲

  • 一、申请劳动仲裁的费用标准

    劳动争议仲裁的费用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具体的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保障。具体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支付方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仲裁程序包括组成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等环节,整个流程应在一定时间内结束,如有需要可延

  •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相关问题。申请人因劳动争议在仲裁时效范围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了多项仲裁请求,包括支付加班工资、补足最低工资差额、支付生活费、返还社会保险费用以及补交社会保险等。申请人主张在工作期间存在加班未支付工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未支付生

  • 李某与劳服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分析
  • 竞业限制仲裁管辖
  • 法律顾问服务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