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仲裁申请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二、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满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用人单位若存在以下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的月工资若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某外资家庭用品公司一名女工与班长因工作安排问题发生争执并动手打架的情况。公司依据规章制度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引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仲裁中,双方就打架是否属于严重违纪、节假日加班费是否少付等问题展开辩论。最终,仲裁结果不支持申请人的赔偿金请求,支持被
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包括申诉人资格、争议类型、受案范围、申请程序、申请要求、时效条件以及申请材料要求等。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多种劳动争议,如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履行等争议。但不包括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的争议,这些属于人事争议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