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中的举证责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诉讼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的责任。根据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的规定,在举证期限内,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有义务履行自身的举证责任。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会通过书面《举证通知书》向当事人告知本案的举证期限和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一般来说,举证期限为当事人收到《举证通知书》之日起的10日内。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是否批准由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决定。另外,当事人还可以自行约定举证期限和交换证据的时间,但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的批准。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逾期举证,除了可能因超过举证期限无法得到对方当事人的质证外,还面临着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不采纳该证据作为证据的法律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将根据对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进行裁判。
在实践中,我们律师经常遇到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阶段逾期提供证据的问题,导致劳动争议案件败诉。然后,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及时提供了证据。这导致整个案件的定性和裁判都出现了变数,使得仲裁裁决极有可能被人民法院否定。用人单位这样的做法既实现了拖延案件审判周期的目的,也成功地利用了法律程序上的漏洞。然而,这种做法对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工作非常不利,也引发了劳动争议审判中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因程序衔接导致实体审判瑕疵的讨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高法院在司法解释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阶段非因法定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导致败诉,然后该用人单位不服裁决起诉至人民法院时又提供上述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采信该证据。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
依据相关法律调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方法。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政府责任并建立协调机制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加强排查和调解工作。农民工可通过投诉、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并可要求加付赔偿金。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