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5-02-11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782
很多人不懂劳动诉讼时效是什么,其规定是怎样的,从而导致错过诉讼时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规定,欢迎阅读。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在我国被视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因此在进行劳动诉讼之前,必须先进行劳动仲裁。当然,有些劳动争议可以直接进行诉讼,无需经过仲裁程序。

二、仲裁时效的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的计算起始日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根据前款规定,仲裁时效期间可以因以下情况中断或中止:1.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向相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中断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2.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无法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被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原告起诉被告劳动争议案件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 小王酒后误事,公司索赔是否合法?

    小王酒后导致货款被窃,公司索赔的合法性争议。法院最终未支持公司的诉讼请求。律师指出,公司有权利要求因员工个人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但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企业管理也需要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并在类似情况下采取安全措施。根据员工过失程度和经济能力等综合

  • 一、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

    多种人身伤害相关的法定时间,包括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以及行政部门处理时限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交通事故调解、学生伤害事故调解、身体受到伤害等方面的诉讼时效及相关时限。同时,也介绍了行政部门处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的处理时限。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