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5-02-11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782
很多人不懂劳动诉讼时效是什么,其规定是怎样的,从而导致错过诉讼时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规定,欢迎阅读。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在我国被视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因此在进行劳动诉讼之前,必须先进行劳动仲裁。当然,有些劳动争议可以直接进行诉讼,无需经过仲裁程序。

二、仲裁时效的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的计算起始日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根据前款规定,仲裁时效期间可以因以下情况中断或中止:1.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向相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中断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2.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无法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被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解决多种纠纷的方法。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及小额经济债务等,可采用亲劝法,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说达到解决效果;对于邻里间的堵路、用水等纠纷,可用亲身体验法,让当事人现场感受问题的严重性。联合调解法适用于影响广泛、涉及多领域的群体纠纷;急事急办法则用于时间

  •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相关事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经济困难的劳动纠纷当事人可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劳动争议的产生源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主体的利

  • 差旅费是否属于劳动纠纷

    差旅费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纠纷,取决于其性质。差旅费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等。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包括补贴标准、住宿标准、出行交通工具乘坐标准等,以控制差旅费用,防止违规行为。

  • 拖欠农民工工资之后的经济补偿方式

    拖欠农民工工资后相关的经济补偿方式和法律手段。当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等,并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调解协议达成后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或执行裁决。

  • 工伤保险待遇补差额属劳动争议吗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