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时效中断

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时效中断

时间:2024-11-23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860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仲裁时效中断会导致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无效,并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具体而言,一旦发生仲裁时效中断,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将被作废,而在中断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将重新开始计算。

一、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仲裁时效中断会导致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无效,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具体而言,从中断事由消除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例如,如果权利人申请调解,但调解未达成协议,则应从调解不成之日起重新计算时效期间。而如果达成调解协议,自义务人应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时效期间。

二、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仲裁时效可以因以下三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而中断:

  1. 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例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或经济补偿。
  2. 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例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或者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 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例如,劳动者向单位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同意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确认时效是否中断需要由请求确认仲裁时效中断的一方当事人提供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证据。因此,当事人在此过程中需要有证据意识,并注意保留和收集相关证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解决多种纠纷的方法。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及小额经济债务等,可采用亲劝法,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说达到解决效果;对于邻里间的堵路、用水等纠纷,可用亲身体验法,让当事人现场感受问题的严重性。联合调解法适用于影响广泛、涉及多领域的群体纠纷;急事急办法则用于时间

  •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相关事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经济困难的劳动纠纷当事人可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劳动争议的产生源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主体的利

  • 差旅费是否属于劳动纠纷

    差旅费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纠纷,取决于其性质。差旅费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等。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包括补贴标准、住宿标准、出行交通工具乘坐标准等,以控制差旅费用,防止违规行为。

  • 拖欠农民工工资之后的经济补偿方式

    拖欠农民工工资后相关的经济补偿方式和法律手段。当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等,并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调解协议达成后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或执行裁决。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 旷工被辞退是否有权利享受工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