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退休后退出劳动力市场,不再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因此社保退休待遇纠纷并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属于行政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以下劳动争议适用该法:
(一)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的规定,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该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 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 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 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劳动法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此外,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公司注销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当公司被撤销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可以向股东追责,同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另外,服刑人员参与劳动改造没有工资,但可获得报酬。关于劳动官司一审的判决时间,民事诉讼一般六个月内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首先尝试协商调解,如无果则可以考虑向劳动监督管理机构投诉、提交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方式包括向劳动监督管理执法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如有欠条等相
劳动争议律师费用的计算方式。律师服务收费主要依据诉讼标的额规模设定,涉及财产分配等事宜的收费根据不同金额范围有不同的比例。同时,律师事务所和当事人可协商采用风险代理方式,最高收费额度不超过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费用仅指律师代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