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 > 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处理

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处理

时间:2025-02-1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7048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合同、工资报酬、休假或者是工伤等方面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用过多种形式解决,那么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处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劳动争议的定义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这些纠纷主要涉及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处理劳动争议的方法

1. 协商解决

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解决的结果需要当事人共同遵守。

2. 劳动争议调解

如果企业有委员会组织,劳动者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需要履行协议。

3. 劳动争议仲裁

当事人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经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当事人同样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会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再做出裁决。调解书一旦送达当事人后生效,当事人对裁决没有异议的话,必须履行。

4. 提起诉讼

当事人如果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基层法院可以调解解决问题,调解书一旦送达后生效。如果调解不成,基层法院会做出判决。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如果经过调解达成一致,调解书送达后生效。如果调解不成,中级人民法院会做出判决,判决书送达后生效。

劳动争议的范围

劳动争议的范围包括: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7.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8. 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纠纷
  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天数的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 劳动仲裁受理条件

    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包括申诉人资格、争议类型、受案范围、申请程序、申请要求、时效条件以及申请材料要求等。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多种劳动争议,如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履行等争议。但不包括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的争议,这些属于人事争议

  • 三期员工辞退赔偿问题

    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和赔偿问题。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三期期间不得解除合同,否则应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

  • 公司违法变更劳动合同,被判支付赵某工资差额和经济补偿金

    赵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赵某被公司违法调岗后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经过法院审理,判决公司支付赵某工资差额和经济补偿金,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 公务员的休假期规定
  •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不发工资能维权吗
  • 劳动争议管辖权的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