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开除的主要依据是劳动者严重违法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给予开除处分的同时,劳动合同也会被解除。用人单位在开除劳动者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如果劳动者的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劳动者还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劝退一词字面意义上表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劝退的目的是让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样用人单位可以规避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对不同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金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该办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 违反《劳动法》和合同约定,克扣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或支付低于当地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应该额外支付工资报酬和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
(2) 对因劳动者患病、非工负伤或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并且还应支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对于患重病和绝症者,用人单位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对于患病症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3) 对于双方经协商一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或者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换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然而,如果劳动者的工资高于社平三倍,最多只需支付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4) 对于因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双方经协商无法达成变更合同的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情况,或者用人单位在破产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严重困难时必须裁减人员的情况,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这种情况下,没有经济补偿金支付的12个月限制。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自愿保险与强制保险的区别。自愿保险基于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双方自愿订立保险合同;而强制保险则是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规定,特定人员必须参加的保险,范围受严格限制。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通常为强制保险。
寄送超市价目表是否构成要约邀请的问题。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寄送超市价目表属于要约邀请的一种行为。而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可以通过法律规定、合同的必要条款是否齐备、交易习惯以及行为人的目的等多个方面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