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并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至少保存已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备查的二年。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变更相对,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依法成立但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条款所作的修改或增减。
1.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定实体、程序上的限定条件,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内容、形式、程序不违反法律禁止性、强制性规定即可。若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当劳动者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权,无需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也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具体又可分为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
1) 预告解除
预告解除是指劳动者在履行预告程序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预告解除:
-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即时解除
即时解除是指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形,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对于第一款规定的几种情形,劳动者可以即时解除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甚至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这种情形属于即时解除,劳动者无需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没有在原文中提及。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公民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中心将在5日内审核决定是否给予援助。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司法救助体系,旨在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受援人需遵守法律规定,如因案
员工上班打游戏是否构成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员工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等。同时,员工被开除后仍要遵守竞业限制,期限不超过两年,且需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
公司员工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包括上班纪律、工作状态、工作期间行为规范、旷工纪律、违规行为处罚以及其他规定等方面的内容。制度明确了员工违反劳动纪律的处罚措施,如罚款、开除等,同时也规定了员工必须遵守的规范,如穿戴劳保用品、服从工作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