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劳动者可以主动书面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剩余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以及办理离职手续。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三种:
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即辞职信或辞职报告),以便保留证据。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或不办理离职手续,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存在一定情形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按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应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至少保存已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两年备查。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公民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中心将在5日内审核决定是否给予援助。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司法救助体系,旨在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受援人需遵守法律规定,如因案
口头解雇后的法律维权途径,包括申请劳动仲裁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被口头解雇的劳动者可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等,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劳动争议中需提供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根据不同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劳动者可依法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职工主动离职时企业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情况,或者是被迫辞职的情况下,职工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该法律条款明确规定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