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当职工发生工伤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应一次性交齐。如果由于客观原因导致部分材料无法按时提交,可以先将其他材料提交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根据规定出具《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
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工伤职工可以参加工伤保险,并且所属单位会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可以得到报销。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提交特定的证明材料:
如果属于交通事故,需要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和相关处理证明。如果是驾驶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还需要提交驾驶证和行车证的复印件。
如果在因工外出期间受伤,需要提交事故经过的相关有效证明。如果属于因工外出期间失踪,需要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裁决书。
如果属于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活动的,需要有单位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
如果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需要提交公安机关证明、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其他有效证明。
如果是代伤亡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人,需要提交与伤亡职工的有效关系证明。
其他情况下需要的证明材料,请根据具体情况提供。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时的工伤认定问题。临时工与正式工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时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介绍了《工伤意外保险条例》的目的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法律体系和法系的概念。
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的定义、联系与区别。两者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依据一定标准,经常同时出现在受害人受伤情况下。但它们的目的、标准依据、使用目的和等级划分不同。伤情鉴定确定损伤程度,伤残评定则是评判伤残等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应用场景。
工伤申报与认定的程序。职工在发生工伤或确诊职业病后应立即报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填写申请工伤认定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后,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职工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参保凭
申报工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和工伤认定时限。申请工伤时需提交的材料包括受到暴力伤害、因公外出、事故责任认定、因公众利益受伤、旧伤复发诊断、被委托人身份证明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需提交的证明材料。用人单位或受伤员工及其亲属应在规定时间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