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认定 > 工伤认定标准 > 工伤认定书什么样的,要怎么申请

工伤认定书什么样的,要怎么申请

时间:2020-05-25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8243
工伤认定书是劳动者在受了工伤之后申请认定后得到的结果,它代表着劳动者所受到的伤害属于工伤,意味着能够得到工伤保险的理赔。但是对于工伤认定书的内容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也不清楚工伤认定到底如何申请。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一、工伤认定书什么样的

申请人:**

职工姓名:**性别:**年龄:**

身份证号码:******

用人单位:*****

职业/工种/工作岗位:******

事故时间:****年**月**日

事故地点:

诊断时间:****年**月**日

受伤害部位/职业病名称:

受伤害经过、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受理________的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提交的材料调查核实情况如下:

同志受到的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____条第____款第____项之规定,属于工伤认定范围,现予以认定(或视同)为工伤。

如对本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________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专用章)

****年**月**日

注:本通知一式四份,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留存一份。

编号:******

二、要怎么申请工伤认定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组织调查取证时,单位和有关职工或者亲属应当积极配合,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1、填写《某某市职工申请工伤认定登记表》;

2、工伤职工《身份证》;

3、《劳动合同书》或者证实劳动关系存在的有关材料;

4、单位参加当地工伤保险按时足额缴费的凭证和参保职工花名册;

5、伤害在事故前的健康状况材料;

6、医疗机构对本次伤情的诊断材料或者职业病诊断书;

7、事故调查材料:

A、属于生产性职工伤亡事故范围的,需提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调查材料;

B、属于道路交通事故范围的,需提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的,需提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文书性证明材料;

C、属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的,需提供工作紧张的证明材料、发病现场情况和工伤认定前对第一次抢救治疗后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结论;

D、属于旧伤复发的需提供原工伤认定材料和现伤情与原工伤有直接关联的证明材料;

E、属于因工外出期间失踪的,需提供由单位法人代表签章的因公出差证明和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结论;

F、属于其他工伤范围的,需提供事故现场勘查材料。

(二)工伤认定的其他必需材料。

职工在生产、工作中发生水上交通等事故的,除按职工工伤认定的报审程序外、须附公安水上交警或港航监督等相关部门出具的有效处理事故证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级工伤鉴定等级标准内容

    工伤鉴定中的一级伤残等级标准,详细列举了各项评估指标及其具体内容,包括智能损伤、肢体瘫痪、运动障碍、面部毁容、瘢痕形成等身体部位的功能受损情况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严重损伤。这些标准对于评估工伤等级具有重要意义。

  •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应依据前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负责协助。工伤认定申请需在规定时限

  • 工伤认定的时限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工伤认定和赔偿程序

    工伤认定和赔偿的程序。首先,职工需要进行工伤鉴定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书、伤残鉴定结论等。完成鉴定后,可以根据标准计算赔偿金额,如医疗费、工资等。如果与用人单位无法协商解决,可以提起仲裁或诉讼。最后,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可以向法院执行局申

  • 做伤残鉴定在什么地方需要做多久出结果
  • 工伤鉴定后还能做工伤康复治疗吗
  • 有工伤认定但未做伤残鉴定怎么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