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长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详细规定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主体、政策依据、技术手段和标准。根据《意见》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应该覆盖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有任何遗漏。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时,应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根据乡(镇)、村和村民小组三类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给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针对“合村并组”和“撤村建居”过程中涉及的集体土地权属问题,《意见》明确规定如下:如果“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则土地所有权仍然归原农民集体所有;如果“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则应按照变化后的主体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上备注原农民集体土地面积。对于涉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情况,原则上应保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如果需要调整土地,应根据调整协议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并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需进行调查统计,无需登记发证。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是为了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求。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可以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增强农民和全社会对土地物权的意识,有助于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前“保发展、保红线”的大背景下,农地流转是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解决“土地困局”的关键,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凡是依法进入市场流转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经过确权登记,确保产权明晰、四至清楚、没有纠纷。未经确权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律禁止流转。因此,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是进一步满足集体土地流转需求的必要步骤。
过去的二元土地管理体制使得城乡分割,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未能得到充分释放。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的土地物权,通过深化改革,还权赋能,最终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建设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的前提,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据成都在集体土地登记、明晰土地产权、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来看,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