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的条件是什么
时间:2023-10-16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工作当中,可能会出现劳动者因工作而受伤的情况,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为工伤。在劳动者受工伤之后会进行相应的工伤鉴定来确定最后的赔偿金额。那么,工伤鉴定的条件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伤鉴定的定义
工伤鉴定是指在职工申请工伤鉴定并被认定为工伤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相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
工伤鉴定的范围
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劳动能力鉴定
- 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
- 护理等级鉴定
- 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的规定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了一些与工伤认定相关的规定,只有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人员才能被认定为工伤:
- 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
- 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
- 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
- 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 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
- 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
- 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
- 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失踪,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 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伤认定后单位不配合伤残鉴定的处理办法
工伤认定后单位不配合伤残鉴定的处理办法。劳动者可以自行申请伤残鉴定,包括提交申请材料、满足治疗终结条件并接受检查等程序。对于不同类型伤残鉴定,如司法鉴定、工伤伤残鉴定和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所需材料不同。伤残鉴定费用根据伤残程度及地区有所不同。若用人
-
工伤鉴定程序与范围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
-
工伤认定程序及要求
工伤认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和流程、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情形以及视同工伤的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及办理流程、劳动仲裁的程序和时效等相关内容。为保证工伤认定的客观公正和简捷方便,制定了相应的工伤认定办法。
-
工伤认定的条件和范围
中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的条件和范围,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等七种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的特点,包括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行为、须申请的行政行为等,并说明了相关行政复议和受理流程。
-
员工工伤认定与社保的关系
-
脚部烫伤的工伤评定等级及鉴定程序
-
在上下班路上摔倒算不算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