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是某车站的一名员工,他在2009年7月的一天早早来到车站准备接班。由于离家时太早没有吃早饭,他向同事借了一辆摩托车外出吃饭。然而,在行驶途中,摩托车撞到路边桥梁防护墩后翻倒,导致王*林受伤。王*林被送往医院,经诊断发现他身体多处骨折,头部软组织和脊髓也受到损伤。随后,王*林向社保局提起工伤认定申请,社保局认定其受伤为工伤。然而,用人单位不服并提起行政复议,社保局维持了原来的认定。
用人单位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维持了社保局的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服并提起上诉,请求乌市中院重新审理此案。
乌市中院在审理中发现,王*林所工作的车站每天提供两顿饭,就餐时间分别为12时30分和20时30分。
乌市中院认为,王*林事发当天早晨到达工作地点后,该车站早上开饭时间是12时30分。王*林在早晨9时接班前外出吃饭虽然不是工作内容,但是其出外就餐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也是完成工作的前提条件,并与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乌市中院认定王*林遭受事故属于工作原因。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即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乌市中院认为王*林的伤害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因此,乌市中院维持了一审判决,不支持用人单位的上诉请求。
乌市中院的杜法官指出,根据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可以认定为10种情形之一,同时也列举了3种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然而,现实生活中职工伤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可能一一列举。因此,在探寻立法目的和全面把握立法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对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的认定应当视为工伤。
此外,对于职工伤亡原因的复杂性,对于“工作原因”不能狭义理解,否则将无法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应适当放宽对“工作原因”的把握标准,不仅局限于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还需结合个案因素,从职工受到伤害的原因与工作的紧密程度和联系程度进行判断。
结合本案,王*林是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由于他所工作的车站早晨9时前不提供早餐,而车站附近也没有可供就餐的地方,因此王*林早晨9时接班前外出吃饭是基于工作环境的需要,以解决生理需求。这符合常理,也是他从事工作的必需,并与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职工因从事工作解决必要的生理需求而遭受事故伤害,可以视为“工作原因”。
职工在工作期间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机床造成右臂骨折是否构成工伤的问题。我国实行无过错责任保险制度,因此即使职工存在违章操作,也应被认定为工伤,并可申请工伤认定。文章还列举了工伤认定所需的相关材料和法律依据。
公司活动中员工受伤是否构成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就可以认定为工伤,核心在于工作原因。同时,违规操作与工伤认定无关,工伤认定采用无过错原则。用人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
工友间误伤的费用承担问题。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工作原因误伤工友,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个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打架斗殴行为导致的伤害,单位不承担费用,费用由过错方承担。同时,如果因职工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单位也需要承担工伤保
下班吃饭期间突发疾病的工伤认定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文件规定,若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且发生在工作时间内,可认定为工伤。工作时间的定义包括劳动合同规定的时间、加班时间等。而工作岗位指日常从事的工作或临时安排的工作。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