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民对于“职工在下班途中购物出意外是否算工伤”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大部分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都存在误解。新规的最大亮点在于“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职工在下班途中购物出意外都算工伤”。
1.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今年9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上下班途中认定工伤的,须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1.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和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或者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途中。
2. 在上下班途中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并且在合理时间内未改变以上下班为目的的合理路线的途中。
3.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其他合理路线的途中,以完成以上下班为目的的活动。
在职场上,一些女性为了获得工作机会,可能会隐瞒自己的婚姻和生育状况,以此签署劳动合同。那么这是否构成劳动欺诈呢?
余*勤举了一个例子:江某应聘到一个外贸公司的财务岗位,她在应聘表上将婚姻状况一栏填写为未婚,随后与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然而几个月后,公司发现江某在应聘前已经结婚并怀孕。公司以江某隐瞒婚姻状况构成欺诈为由,解除了与江某的劳动合同。江某不服,向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
余*勤解释道,根据规定,劳动者在求职时应如实向用人单位提供个人基本情况以及与应聘岗位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历、就业现状等,并出示相关证明。然而,除了某些特殊工种外,婚姻状况并不是用人单位必须了解的内容,劳动者没有告知的义务。因此,用人单位以江某隐瞒婚姻状况解除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两倍的经济赔偿金。
2013年7月1日,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变就是明确规定“临时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
然而,同工同酬并不意味着薪酬待遇完全一致。余*勤指出,《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劳动付出就能获得同样的工资。因为从事相同岗位的劳动者在资历、技能和经验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即使付出相同的劳动,资历不同的员工也可能获得不同的工资。此外,福利待遇也可能存在差异,因为福利待遇并非合同必备条款,单位福利差别较大,派遣工和正式员工的待遇也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关于劳动法相关规定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包括拒绝违章指挥、保护生命安全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劳动合同在特定情况下的变更和解除情况,如用人单位名称变更、合并分立等情况下的合同效力问题,以及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条件等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
中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的条件和范围,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等七种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的特点,包括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行为、须申请的行政行为等,并说明了相关行政复议和受理流程。
劳务合同的各项条款,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务报酬、保险福利待遇、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续订等方面。劳务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合同中特别注意到了劳务关系的特点,如没有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