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间。工作场所包括职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以及临时指派的工作场所。事故伤害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等事故。
预备性工作指在工作前的合理时间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准备工作。收尾性工作指在工作后的合理时间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收尾工作。这些工作的事故伤害也应被认定为工伤。
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报复性暴力伤害。二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地震、火灾、倒塌等意外伤害。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目录中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15种。职工患上职业病的情况应被认定为工伤。
因工外出是指职工在本单位工作范围外,被指派到外地工作或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外出。伤害包括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事故伤害,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下落不明是指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后,职工失去联系或无法确认其安全状态。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伤害都应被认定为工伤。同时,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客运轮渡、火车发生的事故伤害也纳入工伤认定范围。
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其他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也应被纳入工伤认定范围。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视同工伤。突发疾病是指上班期间突然发生的疾病,如心脏病、脑出血、心肌梗塞等,并且职工从工作岗位直接送往医院。起算时间为医疗机构初次诊断时间。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的情况,不受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等要素限制,应被视同工伤。
职工在军队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并获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如果军队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负伤的伤害部位发生变化并需要治疗或相关救治,视同工伤。
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前往疫区,在从事疫病防治工作中被感染的情况,视同工伤。
公司活动中员工受伤是否构成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就可以认定为工伤,核心在于工作原因。同时,违规操作与工伤认定无关,工伤认定采用无过错原则。用人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
工友间误伤的费用承担问题。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工作原因误伤工友,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个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打架斗殴行为导致的伤害,单位不承担费用,费用由过错方承担。同时,如果因职工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单位也需要承担工伤保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时的工伤认定问题。临时工与正式工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时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介绍了《工伤意外保险条例》的目的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法律体系和法系的概念。
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事故中劳动者本人负主要责任,则不能认定为工伤。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以及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赔偿方式,包括各项费用的补偿和偿还规定。此外,还提到了无法获得交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