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工伤认定期间辞职可能会对以后的伤残鉴定和赔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劳动者在工伤认定期间不要辞职。
劳动者需要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交以下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者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等级不同,获得的补偿也不一样。主要的补偿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如果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经过劳动仲裁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职工符合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情形,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医院将粉碎性骨折误写为骨裂对工伤鉴定及赔偿金额的影响。工伤鉴定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等。申请工伤鉴定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病历、影像学检查报告等。由于粉碎性骨折和骨裂的鉴定等级不同,误写可能导致赔偿金额的差异
工伤认定的期限遵守、认定程序以及超过期限的处理方式。首先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限制和因忽略期限而可能产生的风险。然后详细阐述了工伤认定的具体程序,包括申报、受理、调查和认定等环节。最后,对于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情况,提出了通过诉讼来维护合法权益的
工伤认定后赔偿金的领取地点及工伤待遇的相关内容。赔偿金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支付,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生活护理费等。工伤待遇包括治疗费、康复费、伤残补助金等。员工需在治疗完毕或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下达后提交申请,并在60日内领取
法律咨询:上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单位说对方全责,没有义务再给我申请工伤,无奈只能自己申请。但是申请一直没有结果,医院说按规定不能给我开假条了,但我现在还不能上班,应该怎么办呢?
上班路上遭遇交通事故的咨询问题。当对方全责且单位没有义务申请工伤时,受伤员工应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并寻求交通事故赔偿。律师建议员工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交通事故赔偿,注意时效,并可委托律师维护权益。根据相关法律,员工可以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