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司法鉴定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包含文书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病理鉴定等其他鉴定。在劳动能力障碍等级鉴定方面,一般适用于人身损害侵权纠纷,由司法鉴定所或中心进行鉴定。而工伤鉴定适用于劳动关系,即劳动能力障碍等级的鉴定,由伤者所在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
一、鉴定机构不同:工伤鉴定的鉴定机构是社保局,而司法鉴定的鉴定机构是持有鉴定资质的有关机构,如中诚司法鉴定机构和中西医司法鉴定机构。
二、鉴定标准不同:工伤鉴定的鉴定标准有400多项,而司法鉴定的鉴定标准只有200多项。从鉴定标准的范围来看,工伤鉴定能够鉴定到十级的伤残,而在司法鉴定中不一定能够鉴定到伤残。
三、鉴定流程不同:工伤鉴定需要先进行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才能进行工伤鉴定;而司法鉴定在伤情稳定后即可进行。
根据数据显示,2006-2010年间,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年均增长6.94%,从业人员年均增长5.69%,检案数量年均增长39.38%。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计有4955家司法鉴定机构,从业人员达到53835人,当年检案数量达到117万件,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然而,司法鉴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头鉴定、重复鉴定、屡鉴不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因此,在2011年的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了议案,建议制定司法鉴定管理法,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司法鉴定暂时未能单独立法,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并进行管理机制的调整和优化。随着社会进步和居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司法鉴定的社会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
司法鉴定广泛应用于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亲子鉴定、书画鉴定等领域。随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成功,司法鉴定行业在社会需求方面将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工伤伤残鉴定的申请流程及相关事项。职工在工伤后,若存在残疾和影响劳动力的情况,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核材料后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鉴定结论。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并由省级劳动能力
工伤鉴定的详细程序,包括鉴定申请、鉴定受理、专家组诊断、委员会鉴定和签发鉴定结论等步骤。同时,也强调了工伤认定的重要性,指出工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经法定程序认定,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交相关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决定。
工伤鉴定中鉴定时间的选择问题。在发生工伤后,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并影响劳动能力的工伤职工应当尽早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保障自身权益。劳动能力鉴定是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制定鉴定标准并由专家组作出结论,同时提供
伤情鉴定的有效期问题。公安局一般要求在接报案后24小时内出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并在疗养期结束后六个月内进行鉴定。对于复杂的案例,鉴定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至30个工作天。同时,对于工伤情况的认定也有详细规定。在伤情鉴定结果出来之前,一般不会进行拘留,需等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