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遵循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已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情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以及该职工所在单位。
在劳动人事争议中,有几类证据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相关的证据,用人单位应在指定期限内提供。如果用人单位未提供,应承担不利后果。
在确认劳动关系争议中,用人单位负责提供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以及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和考勤记录。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因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拒绝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或提供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当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发生的伤害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当劳动者主张加班费发生争议时,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的存在,而用人单位未提供相关证据,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工伤保险适用于所有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由于职业危害无所不在,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避免职业伤害。因此,工伤保险适用于所有职工,无论何时发生工伤事故或遭受职业疾病,都应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的责任是赔偿性的。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劳动权受到影响、损害甚至被剥夺。因此,工伤保险是一种基于对工伤职工的赔偿责任而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他社会保险则是基于对职工生活困难的帮助和补偿责任而设立的。工伤保险与社保完全对接,补充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赔偿。
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职工个人还是第三者,用人单位都应承担保险责任。
与养老保险等险种不同,劳动者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工伤保险的投保人是用人单位。
工伤保险的待遇标准较高,但根据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福利,其保障内容比商业意外保险更丰富。除了工作时的意外伤害,还包括职业病的报销、急性病猝死保险金以及丧葬补助(工伤身故)。
工伤腰部受伤后的司法鉴定程序。首先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申请方式和所需材料。然后阐述了司法鉴定与工伤鉴定的区别,包括鉴定机构和鉴定标准的差异。最后详述了工伤鉴定费用的责任和承担方式,包括初次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费用承担情况。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
工伤索赔的相关程序,包括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以及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程序等。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来申请工伤认定和索赔,包括提交相关材料、经过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仲裁和诉讼等步骤,最终得到工
关于个体经营者员工工伤赔偿问题的法律处理。主要介绍了工伤认定与赔偿的程序和标准,包括伤残等级的确定和待遇支付。同时,也阐述了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参保责任和工资计算标准等内容。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了解这些法律处理方式和标准对于保障员工权益和企业发展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