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女工脑死亡后家属坚持治疗,但最终被拒绝认定为工伤,双方对此展开法律争议。
根据现行条例,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被视同工伤。然而,如果脑死亡后家属坚持继续治疗,是否仍能被认定为工伤呢?这一问题成为深圳市人社局与某企业员工家属童先生之间的法律争议。
童先生认为,他的妻子继续治疗应当被认定为工伤,因此将深圳市人社局告上法庭。由于我国医学与法律对死亡的定义不一致,这一问题成为了深圳市人社局被告上法庭的导火索。最终,深圳市盐田区法院驳回了童先生的诉讼请求。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原告童先生主张医院的抢救过程已经记录了他妻子于2015年12月30日脑死亡,因此该日期应被视为死亡时间。而被告主张应以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中记录的死亡时间12月31日13时35分作为死亡时间。
深圳市盐田区法院认为,《死亡医学证明书》中记载的死亡时间为12月31日13时35分,而不是原告童先生主张的12月30日。因此,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第一款(一)的规定,程女士的死亡时间应以《死亡医学证明书》为准。而程女士从突发疾病到经抢救无效死亡已超过48小时,因此不符合视同工伤的规定。
最终,深圳市盐田区法院驳回了童先生的诉讼请求。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应当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2、视同工伤的情形:
职工符合以上第一项和第二项情形的,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符合第三项情形的,按照相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3、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情形:
医疗过错赔偿范围的具体标准,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用、残疾者生活补助、残疾用具费用、丧葬费用、死亡补偿费用及被扶养人生活费用等。具体标准涉及计算方法与期限等细节。
单位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律规定、法律后果、赔偿责任及赔偿请求的时效性。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和补缴费用。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可能导致工伤职工保险待遇减少,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差额损失的责任。劳动者应在知道权利被侵害后的
工伤及工伤保险基金的概念和范围,详细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并进一步探讨了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赔偿问题,涉及民事侵权责任和工伤保险责任的竞合。对于是否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并通过另一种方式弥补差额,法律并没有完整统一的规定。笔者认同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双倍兼得
深二度烧伤赔偿项目的规定,包括伤残等级及赔偿系数、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十二项内容。根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标准,同时详细说明了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标准,包括残疾赔偿金、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