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列
34岁的杨-丽(化名),是吉安市某食品公司的一名女工。2008年9月20日,杨-丽20时30分就离家外出,当她赶至某食品公司门口时,被一辆小轿车撞倒致伤。此时,距她上的零时班(深夜零时)还有近2个小时(事发时间为22时10分)。
杨-丽认为,事发当天下着小雨,她提前出门是怕耽误上班,而她这应该属于上班途中受的伤,应属于工伤。但是某食品公司认为,杨-丽家距离公司仅仅有1公里的路程,即使天下雨步行去上班,也根本不需要提前2个小时,因此,杨-丽当时是去办私事,所以她的受伤不是发生在上班途中,不属于工伤。
杨-丽向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009年4月20日,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了工伤认定书: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某食品公司职工杨-丽所受伤害确定为工伤。
某食品公司向吉安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2009年7月20日,吉安市人民政府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行政复议不成,某食品公司又将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诉至法院。
小编认为,本案有两个争议焦点,一为提前近2个小时上班是否超过合理上班途中时间;二为杨-丽事发晚上是不是在去上班的路上。
相关规定以及处理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六)项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应被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条例》调整下班途中工伤认定范围“上班途中”的合理时间,虽然该法条没有作出明确限定,但杨-丽因天气等客观原因提前上班,是对正常工作的合理准备,属于上班途中,其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第二款,职工或其直系家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话,就应由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所以,既然单位称杨-丽是去办私事而不是去上班,就要拿出相应证据。现在单位无法证实这一点,就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法院认为,杨-丽受到机动车伤害是事实,杨-丽主张其受到机动车伤害时是在上班途中,而某食品公司不予认可,则应由某食品公司承担举证责任。由于某食品公司不能提供证据,故应当认定杨-丽所主张的受伤时是在上班途中的事实成立,遂作出判决:维持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
职工在上班时间内遭受暴力伤害的情况,包括工伤认定条件和赔偿要求。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以及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上班摔伤的赔偿问题,详细阐述了工伤事故责任的认定要件,包括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人身损害事实以及排除职工故意引起的事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赔偿的程序,包括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和确定赔偿标准等步骤。
临时工工伤期间是否有工资待遇问题,指出临时工只要符合工伤条件就应享有工伤待遇和工资。同时,文章介绍了工伤保险的定义和作用,包括为劳动者提供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等帮助。还提到了工伤后的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工伤保险费的缴纳规定。
上班路上私家车被追尾是否有误工费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在认定为工伤的情况下,受害人可获得误工费赔偿。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项目,具体标准由治疗医疗机构证明和受害人收入状况决定。若无法提供近三年平均收入证明,可参照相同或相近行业平均工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