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若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有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的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3、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获得的补偿也不同。主要的补偿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4、若没有劳动合同或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经过劳动仲裁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5、白血病职业病鉴定的法律依据包括《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
(一)用人单位:
1、用人单位应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用人单位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3、用人单位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按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4、用人单位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5、用人单位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6、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7、职业健康检查应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照《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在需要复查时,可以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8、职业健康检查应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从事放射性作业的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应填写《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二)诊断要求: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1、职业史、既往史;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4、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5、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相关材料。用人单位和相关机构应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若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机构可以不予受理。
职业病鉴定期间工资的计算方法。在诊断、观察期间,工资标准依据诊断结果确定。劳动者未患职业病时,应保证其病假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若确诊为职业病,观察诊断期间应支付停工留薪期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此外,用人单位需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故意伤害罪在不同情况下的量刑起点和相关规定。包括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一人重伤和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一人重伤的情况,并详细解释了量刑起点的确定依据。在确定量刑起点后,还需考虑伤害后果、伤残等级等犯罪事实对刑罚量的影响。
工伤保险的赔偿方式。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因工受伤时需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支付赔偿费用。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费用的单位,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将共同支付新发生的费用。购买工伤保险需准备相关材料前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并随时更新人员变动情况。
噪音性耳聋职业病的鉴定等级及鉴定程序。根据不同的听力损失程度分为多个等级,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时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个人健康损害证明和职业史证明等。用人单位应提供相关资料,否则鉴定机构将结合劳动者临床表现和其他信息做出结论。劳动者在申请诊断时,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