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职业病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时间:2024-12-20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职业病与劳动合同解除
背景
近年来,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粉尘、放射污染和有毒、有害作业等原因,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并可能死亡、伤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探讨职业病的定义以及在劳动合同解除中的适用。
典型案例
1996年1月,李某与某矿产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于2006年12月31日终止。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员工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管理制度”的行为,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合同。2006年7月,时任煤矿监督员的李某在盯岗期间被考核人员发现睡觉,因此企业以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管理制度”为由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合同。2007年3月,李某向区劳动局投诉,声称自己患有尘肺职业病,认为用人单位不应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区劳动局予以纠正。
律师点评
职业病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的规定,构成职业病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 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 必须是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3.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企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病的诊断
职业病必须列在《职业病目录》中,并具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并且其诊断标准和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因此,确定是否为职业病需要有权部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做出。
劳动合同解除与职业病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向职工说明工作岗位可能存在职业病情况。如果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险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先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如果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而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将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在本案中,首先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职业病诊断,以确定李某是否属于职业病。如果确诊为职业病,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前必须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因此,该企业不能单方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否则需要向李某支付赔偿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
劳动能力鉴定中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分级系列包括一系列极度严重的身体损伤情况,如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严重丧失、重度运动障碍等。同时,文章也涵盖了不同系统受损的情况,如肺部、肝脏、肾脏等。分级细致,涵盖了多种可能出现的伤残情况。
-
企业固定工转制过程中劳动关系处理方法
企业固定工转制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处理方法。在转制过程中,对于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经过协商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但需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对于造成经济损失或审查期间的职工,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同时,劳动合同期限应通过双方协商确定。整体而言,企业需
-
企业关闭分流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企业关闭时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关闭属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理由,劳动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取经济补偿。解散公司的原因包括任意解散和强制解散,其中任意解散可由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等原因引发,而强制解散则是因为公司受到
-
三期员工辞退赔偿问题
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和赔偿问题。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三期期间不得解除合同,否则应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
-
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书的书写要点与注意事项
-
疑似职业病离职可要求赔偿吗?
-
企业变相降工资是否构成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