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但是,若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无需支付解除赔偿金。
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是劳动法律体系的一种基本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期”(即怀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可以无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者连续旷工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实践中,经常有女职工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要怀孕了,用人单位便不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其实不然。虽然,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对“三期”女职工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但法律同时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换言之,即使劳动者怀孕,如果其行为符合某些法定情形,用人单位同样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里只说用人单位不得依据经济性裁员以及预告解除劳动合同,在劳动者出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孕期职工的劳动合同。
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是否可以被辞退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司不能以员工怀孕为由辞退员工,只有在员工严重失职且调岗培训后仍无法胜任工作时才能依法辞退并进行经济赔偿。同时,《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保护怀孕女职工,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所享有的法律保护措施。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三期女职工提供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女职工的生育权,违反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因解除与三期内女职工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法院应维护女职工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
妇女产假工资的计算方法。文中详细说明了产前假、产假、产假工资以及男方看护假的具体规定。女职工的产假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难产、多胞胎生育、晚育等情况都有明确的产假规定。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此外,单位可以根
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和赔偿问题。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三期期间不得解除合同,否则应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