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分娩者,享受90天的产假。如果在产前需要休息,休息天数将计算在90天产假之内。
(2) 提前分娩或超期分娩的,也按照90天计算。难产或双胞胎以上的,增加15天的产假。
(3) 妊娠三个月内自然(人工)流产的,给予20-30天的产假;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自然流产或人工引产的,给予50天的产假。七个月以上早产的,按照正常产假处理。
产假期间,女职工的基本工资、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等津补贴照发,不会影响晋级和工资调整。
妊娠七个月后,女职工每天享受1小时的工间休息,并相应扣除劳动定额,不安排夜班工作。
妊娠未满七个月的女职工,如果不能胜任夜班工作,可以凭医疗保健机构的证明,酌情照顾不上夜班。
妊娠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如果体力不支,经本人申请并领导批准,可以请假休息。工资以不低于80%的标准发放,不会影响晋级和工资调整。
女职工在妊娠期间,应按照医疗保健机构的要求进行产前检查,所花费的时间将作为公假处理。
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妊娠,经县(区)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开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保胎期间的待遇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疾病待遇规定办理。
对于计划外分娩和妊娠的情况,将按照《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分娩后,如果抚育婴儿有困难,可以申请哺乳假。
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职工,享受6个月的哺乳假,同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照发(发至子女满14周岁)。
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女职工,享受3个月的哺乳假(按计划生育条例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情况)。
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给独生子女的女职工一年的哺乳假(包括产假),期间工资照发,但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哺乳假期间,3个月和6个月的工资按照本人基本工资加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的80%发放,不会影响晋级和工资调整,并计算工龄。
一年的哺乳假期间,工资照发,但停发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不会影响晋级和工资调整,并计算工龄。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双生以上的女职工,可以享受产后休息一年,其产假以外的工资按照本人基本工资的80%发放。
对抚育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班工时内应给予两次哺乳时间(包括人工喂养),每次哺乳时间单胎为30分钟。也可以将两次哺乳时间合并使用。双生以上的哺乳时间按照单胎哺乳时间相应增加。哺乳时间及途中往返时间应扣除劳动定额,工资照发。
婴儿满周岁后,如果确诊为体弱儿,可以适当延长哺乳期,但最多不超过六个月。
确诊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女职工,症状较重,每月可以给予公假休息1-2天。
女教师产假正值寒暑假期间,其寒暑假休假时间可以顺延(国家教委教人[1992]8号)。
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女职工,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不能以怀孕、生育、哺乳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
如果男女双方均晚婚晚育,男方可以享受5-7天的护理假。
怀孕期间公司要求女职工停薪留职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解除或变相解除劳动合同。如遭遇此类情况,女职工有权要求补偿,并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同时,对于未婚先孕被辞退的情况,用人单位也不得
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女职工怀孕流产时,单位应根据医院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根据劳动部的通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至30天,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42天,期间工资照发。在北京,根据《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怀孕不满
劳动合同可以续签的情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续订、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以及连续工作满15年且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五)项规定,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否则用人单位
生育险的报销金额根据不同情况而定。生育津贴的计算公式为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假期天数。生育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医院定额结算。其他补贴和情况按相关规定执行。社保参保需要携带个人社保卡和身份证,到所在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