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证是一种法律凭证,用于确认土地使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我国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经过依法登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因此,在中国,土地使用证是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我国土地分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土地,因此土地使用证包括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土地使用证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证书中的各项数据和编号,如单位名称、四至、土地数量、位置、土地变更等,必须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土地使用证的附图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底图或地籍图进行绘制。随着土地面积和界线的变更,附图也需要相应地进行修改。
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由市、县人民政府颁发,土地管理机关填写,并交给依法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保存。其主要内容包括: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土地登记按照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登记发证的程序进行办理。
具体流程如下:
申请者提交以上资料后,国土资源所派员进行地籍权属调查。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县级人民政府将进行登记造册并核发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
《国有土地使用证》办理程序如下:
如果是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登记,还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申请者提交以上资料后,国土资源部门派员进行地籍权属调查。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进行登记造册并核发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
中国土地管理的垂直管理体制,包括国家到乡镇的逐级负责制度。国土资源部是土地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全国的土地管理。同时,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监督各地土地管理情况。各级人民政府在土地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项目需要相应政府批准。此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