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关童工的法律主要包括《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此外,根据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未成年工不得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还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果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使用童工罚款标准的规定》第4条,对违反《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单位,罚款标准如下:
1. 对单位使用童工的,根据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具体罚款标准。
2. 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的,每介绍一名童工,罚款1500—3000元。
3. 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做童工出具假证明的,罚款1500—3000元。
根据第5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会导致罚款标准再加重三倍:
1. 数次使用童工。
2. 长期使用或使用多名童工。
3. 数次介绍或一次介绍多名童工。
4. 数次为童工出具假证明。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一条的规定,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了该规定。
根据第二条的规定,各类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也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以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展个体经营活动。
根据第三条的规定,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保护其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相关地方政府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根据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用人单位还应妥善保管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和核查材料。
中国刑事诉讼中询问证人的回避原则及相关规定。侦查人员在存在利害关系时需回避。询问证人需由侦查人员进行,程序包括准备、选择地点、个别询问等。同时强调保护未成年人及特殊证人的权益,要求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并承担法律责任。违反规定者将受到法律追究。
打孩子的行为被法律定义为家暴,且分析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和特征及其可能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有明确条款,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施暴者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文章旨在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并强调法律的严
抢劫罪中被告人的辩护词。被告人因未成年且为从犯,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此外,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无前科,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原则,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减轻处罚。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有具体
关于童工的问题,明确指出在我国,最低打工年龄为16周岁,因此15岁打工被视为童工。企业雇佣童工违法,且童工的劳动合同无效。对于雇佣童工的企业,应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同时,虽然劳动合同无效,但童工应获得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