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利用 > 土地使用权 > 办土地使用证流程是怎样的,土地使用证办理周期是多久

办土地使用证流程是怎样的,土地使用证办理周期是多久

时间:2025-01-21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13

办理土地使用证的程序

一、集体土地使用证办理程序:

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集体土地使用证的办理程序包括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和登记发证。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土地使用权利人身份证或户口册复印件

3、土地使用的权属证明材料(政府行文)

4、初始登记颁发的土地证书

5、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6、批准用地缴税费发票或罚款收据复印件

申请者提交以上资料后,国土资源所将进行地籍权属调查。符合规定的申请将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县级人民政府将进行登记造册,并核发证书以确认使用权。

二、国有土地使用证办理程序:

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办理程序包括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和登记发证。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明或户籍证明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政府材料)

4、初始登记颁发的土地证书

5、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6、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7、批准用地缴税费发票或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付凭证

如果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登记,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申请者提交以上资料后,国土资源部门将进行地籍权属调查。符合规定的申请将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并报县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进行登记造册,并核发证书以确认使用权。

土地使用证办理周期

土地使用证办理周期并不固定。尽管土地使用期限通常为30年,但现在最长的使用期限也不超过20年就可能发生变化。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但只能转让给本集体成员,并且不能用于非农业建设。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然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情况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意味着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土地的所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况除外。根据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然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情况除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及取得方式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

  • 我国土地管理实施垂直管理

    中国土地管理的垂直管理体制,包括国家到乡镇的逐级负责制度。国土资源部是土地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全国的土地管理。同时,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监督各地土地管理情况。各级人民政府在土地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项目需要相应政府批准。此外,不同

  • 法院判决某某医院侵权行为并返还土地
  • 衡水土地使用税税率的计算方法
  • 土地使用权变更的范围
土地利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