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拒绝劳动者请病假的行为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管理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事宜发生争议,可以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进行处理。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争议,包括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告知投诉人按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者诉讼的程序办理。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的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医疗期的长度根据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来确定。医疗期的长度范围从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不等。
根据上述规定,员工在医疗期内享有合法的病假权利。如果公司在医疗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员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然而,一旦医疗期届满,公司可以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劳动合同。
工会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工会干部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针对工会干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工会法》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包括责令改正或处分、罢免、赔偿和刑事责任等。工会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职工权益,确保工会的正常运行。
关于劳动法相关规定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包括拒绝违章指挥、保护生命安全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劳动合同在特定情况下的变更和解除情况,如用人单位名称变更、合并分立等情况下的合同效力问题,以及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条件等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冯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案例。冯某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达成了一致协议,但之后冯某提出公司拖欠经济补偿。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支持了冯某的请求。文章解析了《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并提醒用人单位在协议中注明经济补偿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