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扣除员工全部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吗?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员工犯错造成经济损失时,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经济损失,但是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金额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应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一般来说,公司扣减员工工资是因为员工未能完成工作任务,这似乎是合理的行为。然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员工未能完成工作任务并不是唯一支持公司扣减工资的条件,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会损害员工的劳动权益。
为了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不受侵犯,法律规定公司可以扣减员工工资,但前提是员工未能完成工作任务是因为个人原因。因此,如果员工未能完成工作任务是因为公司提供的条件不合理或工作任务本身不合理,公司就不应该扣减员工工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然而,现实中很多公司为了剥削劳动力,制定了过高的工作任务,导致员工根本无法完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员工应积极收集证据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如果员工决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时的加班费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标准工资的300%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费不计入最低工资,用人单位将加班费计入工资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是违法行为。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试用期完离职扣一半工资的合法性问题,明确指出这一行为违法劳动法规。同时详细解释了试用期主动离职的工资支付问题以及劳动者要求支付工资的途径。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