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呢

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呢

时间:2024-09-17 浏览:6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386

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及处罚措施

禁忌从事的劳动

根据《劳动法》第64条规定,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以下禁忌劳动:

1.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接尘作业;

2. 《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3. 《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4. 《冷水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冷水作业;

5. 《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6. 《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8. 矿山井下及矿山地面采石作业;

9. 森林业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业;

10. 工作场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作业;

11. 有易燃易爆、化学性烧伤和热烧伤等危险性大的作业;

12. 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探的野外作业;

13. 潜水、涵洞、涵道作业和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作业(不包括世居高原者);

14. 连续负重每小时在六次以上并每次超过二十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二十五公斤的作业;

15. 使用凿岩机、捣固机、气镐、气铲、铆钉机、电锤的作业;

16. 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上举、下蹲等强迫体位和动作频率每分钟大于五十次的流水线作业;

17. 锅炉司炉。

非法招用童工的处罚

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和第九十四条,对于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1. 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处以罚款;

2. 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吊销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

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及处罚措施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和第六条,禁止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个体工商户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使用童工)。对于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1. 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

2. 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

3.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4. 用人单位逾期仍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从责令限期改正之日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万元罚款的标准处罚;

5. 对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单位,有关单位将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结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未成年工从事禁忌劳动,同时对非法招用童工的用人单位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以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安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餐饮行业国庆上班的薪资计算方式

    餐饮行业在国庆期间安排劳动者上班的工资计算方式,需按照标准工资的三倍支付工资。同时,文中介绍了国庆节法定节假日以及加班时间的相关规定,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和用人单位因违法可能受到的处罚。

  • 计件工资劳动定额的含义和形式

    劳动定额的定义和形式,以及计件工资的特点。劳动定额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而计件工资直接反映劳动成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高透明度的工资分配和激励劳动者提高素质和生产力等优点。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规定了合

  • 一、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

    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风险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分为招聘、绩效考评、工作评估、薪金管理、员工培训和员工管理等风险。按风险的可预测性分为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和不可预知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文章还

  • 证明

    关于劳动法相关规定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包括拒绝违章指挥、保护生命安全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劳动合同在特定情况下的变更和解除情况,如用人单位名称变更、合并分立等情况下的合同效力问题,以及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条件等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 离职一年后,公司账不对,劳动者的责任如何承担?
  • 员工招聘虚拟管理的方式
  •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