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劳动合同有哪些种类

劳动合同有哪些种类

时间:2025-01-30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446

劳动合同的分类

根据合同期限的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三类: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称为定期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明确约定合同有效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合同自动终止。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来确定劳动合同的期限。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劳动法规定从事矿山井下以及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和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应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8年。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适用范围广泛,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称为不定期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只约定合同的起始日期,不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下,除非出现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的可以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双方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根据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达成一致,无论是初次就业还是由固定工转制,都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在以下情形下,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工作年限较长,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复员、转业军人初次就业;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将完成某项工作或工程作为合同有效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中不明确约定起止日期,以某项工作或工程完工之日为合同终止。这种劳动合同通常适用于建筑业、临时性工作或季节性工作,或者适用于可以根据工作性质采取此种合同期限的工作岗位。

劳动合同的特征

劳动合同除了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劳动合同主体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用人单位是指具有使用劳动能力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劳动合同主体之间存在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服从的从属关系。

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劳动合同内容包括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双方既享有劳动权利,也有履行劳动义务的责任。一方的劳动权利对应着另一方的劳动义务,反之亦然。

劳动合同客体具有单一性

劳动合同的客体是劳动行为。

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征

劳动合同成立是基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不能无偿使用劳动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劳动合同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必须包含社会保险条款,并且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福利待遇条款,这些条款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

  • 赔偿义务人的种类及责任

    刘先生是某公司技术部门的员工,公司因经营困难决定减人增效。根据公司提出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方案,员工同意解除合同后可获得额外奖励金。刘先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接受方

  • 劳动合同有哪些种类

    按照合同期限的不同劳动合同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明确约定合同有效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劳动法规定从事矿山井下以及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岗位工作的农民工,

  • 远程快运现在还压工资一个月合法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因此,“压一个月工资”本身在性质上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在这种情形下,你是有权利直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提前一个月书面提出的。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

  • 辞退试用期员工应给予经济补偿吗
  • 劳务派遣合同种类和期限如何确定
  •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及经济补偿金支付情况一览表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