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修订案规定,从事劳务派遣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符合上述条件并不意味着可以从事劳务派遣,还必须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许可。未经许可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将受到严厉处罚。
修订案要求劳务派遣合同和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同工同酬条款。违规者将被责令限期改正,如不改正,可能会受到罚款,并可能被吊销劳务派遣许可。
修订案规定劳务派遣仅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临时性工作岗位指持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指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用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
修订案自2013年7月1日起生效。已依法签约的劳务派遣业务可以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不受修订案中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和资质要求的限制。在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7月1日之间已开始的劳务派遣业务必须在2013年7月1日之后符合岗位要求,并最迟在2014年7月1日之前获得劳务派遣的资质许可。在2013年7月1日之后新开始的劳务派遣业务必须有劳务派遣的资质许可并符合岗位要求。从2013年7月1日起,劳务派遣用工必须执行同工同酬的规定。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相关内容。劳动福利待遇纠纷指的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因福利待遇问题产生的争议。福利待遇包括劳动条件待遇、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等。解决纠纷的方式通常首先是协商,协商不成可寻求仲裁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管辖依据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作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体力劳动强度的基本定义和计算方式,包括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等。根据劳动强度指数的大小,体力劳动强度被分为四级。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新修订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相比旧标准
公务员考试中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要求和认定标准。考生需提供基层工作经验证明,格式无明确规定,需咨询招考单位。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单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特定情况如高校毕业生实习、军队工作经历等也可算作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根据不同
基层工作年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等单位的工作经历。计算方法包括不同情况下基层工作经历时间的起算点,如在职人员、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人员等。基层工作经历适用于招考职位和特定应聘情况,如应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