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在其辖区内指定下级法院行使管辖权的一种制度。根据我国民诉法的规定,指定管辖有两种情况:
根据民诉法第37条第一款的规定,当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无法行使管辖权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其辖区内的下级法院行使管辖权。这里的特殊原因包括法律上的原因,如全体审判人员被当事人申请回避,以及事实上的原因,如战争、地震、水灾等导致该地区的人民法院无法行使管辖权。
根据民诉法第37条第二款的规定,当管辖权发生争议时,争议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它们可以向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请求指定管辖。这里的管辖争议发生在法院之间,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争议,即法院之间争夺管辖权;另一种是消极争议,即两个法院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愿意行使管辖权。
根据审判实践,只有下级法院才有权提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起诉人没有权利提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我们认为,应当赋予起诉人就自己起诉的案件申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权。上级法院在接到申请后应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明确的答复。以下是主要理由:
消极管辖争议发生在法院之间,但也会影响到起诉人的利益,因此起诉人与发生消极管辖争议的法院双方也会产生管辖争议。
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当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进行起诉。但当原告选择的法院不愿意受理起诉时,原告与该法院之间也会产生管辖争议。这种管辖争议发生在一件案件有两个管辖法院的情况下。
在只有一个管辖法院的案件中,如果该法院因为案件疑难复杂、麻烦或纠缠而不愿立案,起诉人与该法院之间同样会发生管辖争议。这种情况下,起诉人与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不仅侵害了起诉人的实体权益,还侵犯了起诉人的起诉权。
由于现行民诉法只将申请指定管辖权的权利赋予下级法院,一旦下级法院不愿意管辖某案,一般也不会积极行使申请指定管辖权,特别是在只有一个管辖法院的案件中,实际上是剥夺了起诉人的起诉权。因此,为起诉人设定申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权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有管辖权的法院不积极解决管辖争议,从而侵害起诉人的利益。这一举措既有利于保护起诉人的实体权益,又是保护起诉人起诉权的需要,是对起诉权的进一步落实,也是保护起诉权的有力措施。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被告人对上级指定管辖的案件能否提出异议的问题。新疆某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起诉十四师水利建管处后,又提出管辖权异议,但被法院裁定驳回。文章详细阐述了管辖权异议和指定管辖的概念及相关规定,并分析了本案是否构成管辖权异议申请或指定管辖申请。最后,文章强调了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争议及其主体和客体范围。学术界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采用第三种观点,即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无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该制度的设立旨在监督法院行使职权,确保诉讼公正合法。对于主体和客
家暴案件中的离婚起诉程序,包括起诉书的撰写、证据准备、递交起诉书和证据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等步骤。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离婚后家暴案件中的财产分配问题,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一方财产的认定以及夫妻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