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管辖的案件无需重新立案,而是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1、以适用为例外的原则
为了避免指定管辖权的滥用,应对检察机关指定立案管辖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作出明确限定。具体而言,对于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权,应建立和完善立案管辖的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专门管辖等制度,制定一般原则性的适用规则。只有除此之外的案件,才能以指定的方式确定管辖。对于已经确定立案管辖权的职务犯罪案件,如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变管辖,应审慎审查并严格控制数量。
2、一次指定到位的原则
考虑到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性,为了防止案件流产,应在案发后及时立案并展开侦查。因此,指定立案管辖应突出“以快制胜”的功能理念,简化指定管辖的报请和审批手续,减少指定的环节和层级,提高时效性。对于指定立案管辖的案件,应由上级检察机关直接指定给实际立案的下级检察机关受理,确保案件尽早进入刑事追诉程序,避免贻误战机或引发新的管辖权争议。
3、“立侦相统一”的原则
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一般由立案的检察机关负责。然而,近年来,一些省、地两级检察机关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式,将本单位立案的案件交由抽调的基层院检察干警侦查,导致“立而不侦”的现象。在新的法律背景下,证据的合法性变得更加重要,取证主体的合法性也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对指定立案管辖的职务犯罪案件,应坚持立案单位自行侦查的原则,抽调办案人员应从本单位具有法律职务的检察人员中调配解决。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及其条件。指定管辖发生在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管辖问题存在纠纷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行使管辖权时,由上级机关确定由谁管辖。管辖争议源于行政机关职责不清,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管理交叉,权责不明确。在行政处罚实践中,因法律、法规规定存在
被告人对上级指定管辖的案件能否提出异议的问题。新疆某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起诉十四师水利建管处后,又提出管辖权异议,但被法院裁定驳回。文章详细阐述了管辖权异议和指定管辖的概念及相关规定,并分析了本案是否构成管辖权异议申请或指定管辖申请。最后,文章强调了
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选择问题。在涉及多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时,原告可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选择其中一个提起诉讼。同时,最先收到诉状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在特定情况下,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多个行政行为。当共同管辖发生争议时,可进行协商或指定管辖。确保行政诉
移送管辖后举证期限的规定、移送管辖的定义和实质、举证期限的定义和目的以及管辖权异议提出的条件。在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后,法院裁定生效后需重新指定举证期限。移送管辖是地方法院纠正管辖错误的措施。规定举证期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庭前争议点和规定证据。管辖权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