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对于改变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应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内立案。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并未明确规定受移送法院是否应对接受移送的案件进行立案审查。在审判实践中,关于移送管辖的民商事案件是否需要进行立案审查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原受理法院在受理案件前已进行立案审查,受移送法院无需再进行立案审查,应直接办理立案登记手续,并将该案移交相关审判庭。
第二种观点认为,对移送管辖案件,也应进行必要的立案审查,主要应审查以下四项内容:
(1)本院对该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2)是否符合立案的基本条件;
(3)移送本院的案卷材料是否齐全,原作出移送裁定的法律文书是否生效;
(4)诉讼费用是否随案移送。经审查基本符合立案要求的,再进行立案受理。
筆者同意第二种观点。主要理由是:在审判实践中,一些法院移送的案件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符合立案基本要求。有的案卷材料没有原告主体资格的证明,无法确定其是否具备法律规定的诉讼主体资格;有的法院仅凭一纸诉状就立案,没有要求原告提供相应的证据等材料。
(2)不移送原案卷全部材料。一些法院将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原件留在本院存档备查,仅向受移送法院移送案卷材料的复印件或者只移送部分案卷材料。筆者认为,应当移送原案卷全部材料,以便受移送法院查明事实并作出正确的裁判。
(3)诉讼费用不随案移交。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原受理法院应将预收的诉讼费用随案移交给接受案件的人民法院。然而,有的法院只移交诉讼费用的一部分;有的法院将所收诉讼费在移送案件前退还给当事人;有的法院预收的诉讼费既不移交,也不退还,案卷中没有预收、退还诉讼费的手续,无法确定原告是否已向原受理法院交费。因此,受移送法院应对该案件进行必要的立案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
然而,对这类案件的立案审查应与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立案审查有所区别,只要基本上符合立案条件即可。根据案卷存在的不同问题,可在立案前要求原受理法院或当事人补充完善。
首先,原受理法院应严把立案关,对不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应要求起诉人补充、完善后再立案。对于不符合立案基本要求、经工作仍无法达到法院立案条件以及本院无管辖权的案件,不予立案受理。同时,人民法院应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诉讼指导和释明工作。
其次,应尽快制定案件的移送及立案工作规范,以确保原受理法院移送案件工作及受移送法院立案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及时保护当事人的诉权。移送案件及其立案工作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
(1)移送案件的时限;
(2)移送原案卷全部材料。同时,应将原案卷材料装订成册后再移送;
(3)诉讼费用应随案移送。这样做既方便当事人诉讼,又有利于公众监督;
(4)案件移送的交接手续,如填写《移送案件交接登记表》等;
(5)对可以受理的移送案件,应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内立案。收到案卷材料的时间,从原受理法院移交案卷材料和诉讼费用齐备之日起计算。
下级法院是否有权移送案件给上级法院管辖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下级法院发现自己无管辖权,可以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包括上级法院。移送管辖实质上是案件移交,不是管辖权移交,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已受理案件、受理法院无管辖权、接受移送法院有管
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约定不明确时的处理方式。当合同中对管辖权的约定不明确时,应按照法定的法院管辖规则处理。包括根据管辖协议确定管辖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确定管辖、合同约定多个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的处理方式等。同时,文章还明确了合同履
管辖权转移的次数问题,指出没有具体规定次数。文章介绍了《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即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并阐述了移送管辖的适用条件及“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义,以确保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接受移送的法院有约束力,避免法院间推诿或争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