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如何确定应诉管辖
时间:2024-10-12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涉外合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是外国人、外国企业的合同,在现实生活中涉外合同产生的纠纷是非常多的,涉外合同产生纠纷的,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的方式解决,那么涉外合同应诉管辖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涉外合同的应诉管辖确定原则
一、应诉管辖的定义
应诉管辖是指受诉法院对案件不一定有管辖权,但基于被告的应诉而确定了其对案件的管辖。在涉外合同诉讼中,应诉管辖与国内合同诉讼的管辖确定原则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合同诉讼的管辖一般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确定管辖。然而,在涉外诉讼中,应诉管辖与选择管辖不同,不能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应诉管辖的管辖法院并非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之前确定的,法院的管辖权也不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一致意思表示而取得的。相反,它是在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对方当事人以应诉的方式自愿接受受诉法院管辖的制度。尽管应诉管辖不是当事人事先协议确定,也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但它同样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前提的,这种确定管辖的原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亦对此予以确认。
二、涉外合同的协议管辖
协议管辖是国际经济贸易中普遍适用的一种管辖确定原则,它对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例如,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合同有联系的地方的人民法院管辖。然而,这种选择必须遵守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当事人选择管辖人民法院时,应订立书面协议,并基于管辖法院与合同有联系这一基础进行选择,而不是无条件地随意选择。
三、涉外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如果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作出选择,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况下,不得违反本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应适用的法律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法,不包括冲突法和程序法。因此,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法律与协议选择管辖法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行为,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别判断其效力。对于协议选择管辖法院条款的效力,应根据法院地法进行判断,与准据法所属国的法律规定无关。前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而非指示性规范。换言之,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问题,仍应坚持书面形式和实际联系原则。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的管辖权问题
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没有管辖权。文章进一步介绍了仲裁与诉讼的区别,包括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管辖依据、审理组织组成原则、审理程序公开性和上诉制度等方面
-
协议管辖的排斥与法定管辖
协议管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协议管辖允许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它涉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作用、性质以及协议的方式和效力。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协议管辖的规定有所不同,但一些国家已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承认其有
-
什么是协议管辖
协议管辖的定义及其相关规定。协议管辖是一种在合同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法院的管辖方式。其适用范围、适用阶段、形式要求、法院选择范围、单一选择以及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拖欠货款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拖欠货款的方法。强调证据的重要性,包括合同书、欠条、交易凭证等,并提到了解对方财产状况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起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诉讼时效的注意事项,包括管辖权的约定和仲裁的优势与劣势。
-
案件:网络购物协议管辖条款的案件
-
合并审理的条件
-
劳动争议管辖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