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是由承运人与托运人进行磋商订立的,订立过程包括要约和承诺。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承运人可以发出要约,称为揽货,而托运人也可以发出要约,称为租船定舱。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可以以口头形式订立,也可以以书面形式订立。然而,航次租船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电报、电传和传真等形式的通信具有书面效力。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在订立后,根据法定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可以解除。海商法规定了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合同解除:
在船舶在装货港开航之前,托运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除非合同另有约定,托运人应向承运人支付约定运费的一半。如果货物已经装船,托运人还需承担装货、卸货和其他相关费用。
如果船舶在装货港开航前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于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均可解除合同,并且互相不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已支付的运费应由承运人退还给托运人。对于已装船的货物,托运人应承担装卸费用,并将提单退还给承运人。
如果船舶在合同约定的目的港无法卸货,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于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原因,船长有权将货物在目的港邻近的安全港口或地点卸载,视为已履行合同。然而,船长在决定卸货时应及时通知托运人或收货人,并考虑他们的利益。
如果合同无法履行是由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原因导致的,双方均可解除合同,并且互不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已支付的运费应由承运人退还给托运人。对于已装船的货物,托运人应承担装卸费用,并将提单退还给承运人。
如果船舶无法在合同约定的目的港卸货,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于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原因,船长有权将货物在目的港邻近的安全港口或地点卸载,视为已履行合同。然而,船长在决定卸货时应及时通知托运人或收货人,并考虑他们的利益。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不同的合同性质和当事人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同时,详细阐述了不同合同类型的履行地确定方法。另外,还讨论了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和选择管辖协议的有效性,以及特殊合同纠纷的管辖权问题,如保险合同纠纷、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诉讼和铁
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约定。我国法律规定,侵权纠纷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管辖权,但仅限于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合同双方可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需注意约定仅适用于一审民事案件、合同纠纷,且必须明确、采用书面形式,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
国际私法中的协议管辖制度。协议管辖是当事人通过协议约定由某国法院受理因特定法律关系产生的争端的制度。其效力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协议管辖的本质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是对选法自由的补充。它对法院和当事人都有重要意义,能避免管辖权冲突,实现诉讼的公平和效
有效的协议管辖条件,包括纠纷范围限定为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法院选择需与合同有实际联系且从五类管辖法院中选择、适用范围限定为第一审民事案件、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以及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