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称,2001年6月,中国大连某渔业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渔业公司”)作为托运人委托被告某船务公司运输了原告承保的被保险人(收货人)日本**哈公司的冻蟹肉,共三个集装箱。被告某船务公司签发了以自己为承运人的提单。随后,被告某船务公司以托运人身份向被告某集装箱公司订舱,后者也出具了以自己为承运人的提单。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发现其中一个集装箱(NO.CZXU9600079)出现货损。经日本海事鉴定协会检验,确定损失金额为23121582日元。原告仔细核对后确认了上述损失,并根据保险单进行了赔付。被保险人**哈公司还向原告出具了权益转让书,原告依法取得了代位求偿权。
由于几方被告不同意赔偿原告上述款项,原告将此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两被告连带赔偿原告货物损失共计23121582日元及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同币种利息;连带支付原告支付的相关公证认证费110000日元和翻译费;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被告某船务公司辩称,原告无法证明其已获得法定的代位求偿权,因此不具备诉权。被告某船务公司还声称,货物损失是由于经过谨慎处理后仍未发现的船舶潜在缺陷造成的,承运人应当免责。造成货物损失的集装箱是由中国**市甘井子区东升货运代理行(以下简称“**货代行”)提供的,因此货损责任应由**货代行和实际承运人被告某集装箱公司承担。此外,关于货损价值的计算标准没有法律依据,原告在举证期限后提供的证据不应被法院组织质证。被告某船务公司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某集装箱公司辩称,该公司并非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而只是船舶的期租人。被告某集装箱公司声称,其与收货人和原告之间不存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被告某集装箱公司还表示,货物损失是由于集装箱本身固有的缺陷造成的,集装箱被视为货物的外包装,因此集装箱问题不应由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承担责任。被告某集装箱公司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原告向法院提供了以下证据:
航班延误或取消的赔偿标准及相关问题。航空客运合同法律关系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但航班延误被视为航空公司的违约行为。承运人有及时告知和安排改乘或退票的义务。机坪延误超过2小时需提供饮食。航空公司原因引起的延误需提供服务,非航空公司原因导致的延误费用由旅客
飞机延误险的索赔条件和赔偿方式。被保险人可在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导致飞机延误,且延误一定小时数后提出索赔,需准备飞机延误证明、飞机票、登机牌和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选择中国平安的飞机延误险可网上索赔,简化手续。航班延误险是一种商业保险,当航班延误超过2小
建筑工程保险的保险期限的确定方式,包括保险合同的必要内容、建筑工程意外险的基本常识等。保险期限应由投保人与保险人协商确定,并在书面保险合同中明确载明。同时,建筑工程意外险的保险期限通常为工程开工到验收合格之日,费用由施工企业承担。投保方式多样,办理时
保费的定义、纯保费与加保费的区分以及影响工程保险费的因素。纯保费用于建立保险赔偿和给付基金,加保费则用于保险人的经营管理开支和预期利润。工程保险费受保险金额、期限和费率等因素影响,而确定工程保险费率的风险因素包括工程性质、施工危险程度、施工期限、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