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案件适用于民事诉讼一审终审程序
时间:2024-12-03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的民事诉讼,一般采用二审终审原则,一个案件需要经过两级法院审判才能终结。但是有原则也有例外,对于少部分案件,也采用一审终审。那么一审适用哪些案件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哪些案件适用于民事诉讼一审终审程序
适用于民事诉讼一审终审程序的案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如果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一审终审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 最高院作的一审民诉案件;
- 不服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以外的所有裁定;
- 督促程序审结的案件;
- 公示催告程序审结的案件;
- 以特别程序审结的案件;
- 依照破产程序审结的案件;
- 一审以民事调解书结案的案件;
- 所有的决定都不能上诉。
民事诉讼一审程序的步骤有哪些
- 原告起诉
- 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 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 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 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 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判决宣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是否合法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合法性以及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公开庭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助推司法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监督。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等。公开审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增强司法公正和提高办案质量。
-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及相关规定。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上诉案件审理对判决的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的应在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十日内或公告期满后审结。
-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江歌案庭审临近时,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的问题。依据我国刑法,境外犯罪的追诉权仍然存在,但犯罪嫌疑人必须回国。具体到江歌案,如果刘鑫的前男友回国,将由相关法院进行管辖。同时,文章还批评了江歌案中的网络暴力现象,指出网络舆论应关注事件真相
-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
刑事申诉的程序与条件
-
合并审理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