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使用税免征范围是如何规定的,征税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4-03-29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免征范围和征税标准
免征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的规定,以下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一)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二) 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三) 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四) 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五) 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六) 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缴土地使用税5年至10年;(七) 由财政部另行规定免税的能源、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
征税标准
根据地区的城市规模不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标准如下:(一) 大城市:1.5元至30元;(二) 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三) 小城市:0.9元至18元;(四) 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根据本条例规定的税额幅度,结合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等条件,确定所辖地区的适用税额幅度。市、县人民政府则根据实际情况,将本地区土地划分为不同等级,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税额幅度内,制定相应的适用税额标准,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落后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但降低额不得超过本条例规定最低税额的30%。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但须经财政部批准。
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判定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的规定,纳税人在自建、委托施工及开发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判定如下:1. 纳税人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合同约定的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2. 如果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则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否取得《土地使用证》或是否全额缴款都不能作为判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依据。具体判定依据如下:1. 如果纳税人将房屋或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开发企业,并且房屋被拆除或土地撂荒,则视为实物发生变化;2. 权利发生变化的判定应主要以合同签订日期为准,财税〔2006〕186号文件规定了合同签订日作为判定缴纳土地使用税的依据。相反,出让土地的一方应在合同签订日终止纳税义务;3. 权利发生变化主要是指办理相关手续,如《产权证》、《土地使用证》或合同、协议等的履行,一旦完成这些手续,权利就发生了变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
如何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及取得方式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
-
我国土地管理实施垂直管理
-
法院判决某某医院侵权行为并返还土地
-
土地使用权变更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