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出申请再审的主体限定为原审中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判决其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有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可以申请再审的裁判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作出的依法可以上诉的裁判,但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未提起上诉的裁判,以及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判。可以申请再审的调解书包括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在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基础上制作的调解书。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的2年内提出。超过2年期限的,即使申请再审的理由再充分,也不能引发再审程序。
对于调解书的申请再审时间,民事诉讼法没有直接规定。但从立法的总体精神来看,对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时间应与对判决、裁定申请再审的时间一致。
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符合法定的事实和理由。具体要求包括:
当事人未收到法院判决书时的处理方法。当事人可以联系法院查询判决书情况,根据宣判方式确认判决书发送时间,并行使上诉权利。对于离婚判决,当事人需遵守法院规定,不得在判决生效前另行结婚。
二审授权委托书的格式要求。委托书应包含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基本信息、致送单位、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等部分。在授权委托书中,基本信息、致送单位、委托事项需表达清晰明确,委托权限部分需明确授权范围,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判决履行或申诉等环节。二审的审限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上诉的案件应在三十天内作出终审裁定。文章旨在帮助大家了解二审流程,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原则及相关内容。全面审查原则要求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程序性审查和实体性审查是全面审查的两个方面,包括审查案卷材料、证据、法律适用、量刑、诉讼程序等。文章还介绍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案